• 全部
  • 地藏经
  • 地藏经 注解
  • 地藏经 译文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
  • 楞严经
  • 楞严经 译文
  • 楞严经 白话文
  • 荀子
  • 华严经
  • 法华经
  • 无量寿经
  • 观无量寿经
  • 药师经
  • 庄子
  • 韩非子
  • 商君书
  • 管子
  • 申子
  • 慎子
  • 邓析子
  • 孙子兵法
  • 三国演义
  • 红楼梦
  • 西游记
  • 水浒传
  • 吴子兵法
  • 六韬
  • 三略
  • 墨子
  • 封神演义
  • 长阿含经
  • 杂阿含经
  • 杂阿含经 译文解读
  • 佛咒
  • 论语 拼音版
  • 论语注解
  • 维摩诘经
  • 维摩诘经 白话文
  • 圆觉经
  • 四十二章经
  • 圆觉经 白话文
  • 谏逐客书
  • 妙法莲华经 白话文
  • 六祖坛经 白话文
  • 司马穰苴兵法
  • 尉缭子
  •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
  • 三十六计
  • 素书
  • 素书注解
  •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  • 往生论
  • 楞伽经
  • 大乘入楞伽经
  • 鬼谷子
  • 本经阴符七术
  • 清静经
  • 阴符经
  • 黄帝内经·素问
  • 黄帝内经·灵枢
  • 了凡四训
  • 列子
  • 世说新语
  • 搜神记
  • 警世通言
  • 醒世恒言
  • 喻世明言
  • 初刻拍案惊奇
  • 二刻拍案惊奇
  • 太平广记
  • 史记
  • 汉书
  • 后汉书
  • 三国志
  • 晋书
  • 宋书
  • 南齐书
  • 梁书
  • 陈书
  • 魏书
  • 北齐书
  • 周书
  • 隋书
  • 南史
  • 北史
  • 旧唐书
  • 新唐书
  • 旧五代史
  • 新五代史
  • 宋史
  • 辽史
  • 金史
  • 元史
  • 明史
  • 资治通鉴
  • 战国策
  • 太乙金华宗旨
  • 太上感应篇
  • 易经
  • 心经
  • 道德经
  • 金刚经
  • 老子河上公章句
  • 道德经 帛书校订译注
  • 金刚经注解
  • 六祖坛经
  • 小说
  • 诸子百家
  • 论语
  • 孟子
  • 中庸
  • 大学
  • 诗经
  • 尚书
  • 礼记
  • 左传
  • 公羊传
  • 谷梁传
  • 周礼
  • 仪礼
  • 孝经
  • 传习录
  • 尔雅

《太上感应篇》白话译文

太上老君说:人的祸福没有门路,完全是由自己招来。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,绝不差错。 所以天地之间,有专管过错的神明,按照人们犯罪的轻重,来削减寿命(人活一百天叫一算,十二年叫一纪)...
阅读全文

太上感应篇

太上曰:‘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’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,依人所犯轻重,以夺人算。算减则贫耗,多逢忧患;人皆恶之,刑祸随之,吉庆避之,恶星灾之;算尽则死。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,在人头上,...
阅读全文

第十三章 劝世歌

吾因度世丹衷热,不惜婆心并饶舌。 世尊亦为大因缘,直指生死真可惜。 老君也患有吾身,传示谷神人不识。 吾今略说寻真路,黄中通理载大易。 正位居体是玄关,子午中间堪定息。 光回祖窍万神安,药产川源一炁出...
阅读全文

第十二章 周天

周天非以气作主,以心到为妙诀。若毕竟如何周天,是助长也。无心而守,无意而行。仰观乎天,三百六十五度,刻刻变迁,而斗枢终古不移。吾心亦犹是也。心即斗枢,气即群星。吾身之气,四肢百骸,原是贯通。不要十分着...
阅读全文

第十一章 坎离交媾

凡漏泄精神,动而交物者,皆离也。凡收转神识,静而中涵者,皆坎也。七窍之外走者为离,七窍之内返者为坎。一阴主于逐色随声,一阳主于返闻收见。坎离即阴阳,阴阳即性命,性命即身心,身心即神炁。一自敛息,精神不...
阅读全文

第十章 性光识光

回光之法,原通行住坐卧,只要自得机窍。吾前开示云,“虚室生白”,光非白耶?但有一说,初未见光时,此为效验。若见为光,而有意著之,即落意识,非性光也。子不管他有光无光,只要无念生念。何谓无念?千休千处得...
阅读全文

第九章 百日筑基

《心印经》云:“回风混合,百日功灵。”总之立基百日,方有真光。如子辈尚是目光,非神火也,非性光也,非慧智炬烛也。回之百日,则精炁自足,真阳自生,水中自有真火。以此持行,自然交媾,自然结胎,吾方在不识不...
阅读全文

第八章 逍遥诀

玉清留下逍遥诀。四字凝神入炁穴。 六月俄看白雪飞。三更又见日轮赫。 水中吹起藉巽风。天上游归食坤德。 更有一句玄中玄。无何有乡是真宅。 律诗一首,玄奥已尽。大道之要,不外“无为而为”四字。惟无为,故不...
阅读全文

第七章 回光活法

回光循循然行去,不要废弃正业。古人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识破。”子以正念治事,即光不为物转,光即自回。此时时无相之回光也,尚可行之。而况有真正着相回光乎。 日用间,能刻刻随事返照,不着一毫人我相,便...
阅读全文
1 2 3 4 5 780